4月23日,海螺集團聯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安徽省蕪湖市召開面向水泥建材行業的AI大模型新聞發布會。該模型涵蓋了熟料強度預測、燒成全局尋優、皮帶機無人巡檢、安全AI監控、裝備知識問答與財務智能客服六大應用場景。

水泥建材行業的AI大模型發布會現場。
作為建材行業示范企業,近年來,海螺集團將現代水泥工業與環保產業深度融合,以數字化升級轉型推動傳統產業節能降碳改造,在實現了“灰色制造”到“綠色智造”蛻變的同時,也踐行著“為人類創造未來的生活空間”的企業愿景。
向“新”求變 插上“數智化”翅膀

圖為海螺水泥智能化工廠控制演示中心。
勇于改革、大膽創新,是海螺集團多年發展沉淀的文化基因。近日發布的水泥建材行業首個大模型,梳理出涵蓋礦山開采至包裝發運全流程的,共計15類200余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借助實時數據分析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了工藝參數動態優化、異常預警秒級響應、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等核心價值。
在蕪湖白馬山水泥工廠,海螺水泥數字板塊安徽智質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事業部負責人王涵指著AI管控系統解釋道:“針對水泥熟料生產過程中強度檢測結果滯后、無法及時有效地指導生產的痛點,基于AI大模型,通過實時生產質量關鍵特征推薦,實現了熟料3天、28天強度預測,準確率超85%,科學指導生料配料、水泥配方優化,推動‘事后調整’邁向‘實時調控’。”
這只是白馬山水泥智慧工廠智慧化的一個體現。2023年至今,智能質量控制系統、專家操作系統、新能源無人駕駛礦卡和袋裝水泥自動裝車、超低排放管控平臺等系統陸續上線,試點應用安全管控大模型、熟料強度預測大模型,白馬山水泥智慧工廠已建成海螺集團新一代智慧工廠,實現了工廠運行自動化、管理可視化、故障預控化、全要素協同化和決策智慧化。
“十四五”以來,海螺集團累計立項實施49個重大科技專項和340個年度科技創新項目,攻關研發了露天礦山礦車無人駕駛項目、“零外購電”“全綠電”水泥工廠、二氧化碳儲能示范項目等重大創新成果。目前已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并形成了具有海螺特色的“1室1院8中心N基地”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向“綠”發展 開創行業轉型先河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海螺集團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

圖為海螺集團蕪湖白馬山水泥廠5萬噸級二氧化碳捕捉收集純化示范項目。
走進白馬山水泥廠,在煙氣洗滌預熱塔旁可以看到,一條管道連接著兩個巨大的金屬球罐。“這個金屬球罐裝置能將水泥生產過程中收集提純的二氧化碳進行儲存,最多可存900噸二氧化碳。”海螺集團白馬山水泥廠副廠長葉明虎介紹,這一項目每年可生產純度高達99.9%的3萬噸食品級或5萬噸工業級液態二氧化碳,產品質量卓越。
據了解,2018年海螺集團在白馬山水泥廠建設并運營了這個讓全行業贊嘆的項目,成功捕獲工業廢氣二氧化碳并變廢為寶,開創了水泥行業碳捕捉利用的先河,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環境效益,為全球水泥工業的綠色低碳轉型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力量。
除了捕碳生“金”,海螺集團在新能源方面也積極布局。安徽海螺融華儲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海螺集團旗下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在“雙碳”戰略目標指引下,全力推動新型電力系統的轉型升級。

圖為位于浙江省寧波市化工園區的寧波海螺新材料1MW6MWh全釩液流儲能電站項目。
“我們公司控股的海螺融華儲能現在致力于研發制造一種全釩液流電池。主要是通過磁力泵將電解液從正、負極電解液儲罐輸送到電堆中,使其在不同的儲液罐和半電池的閉合回路中循環流動。在電堆內部利用膜將正負極電解液分隔開,通過釩離子的價態變化實現化學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從而實現電能的存儲與釋放。” 安徽海螺潔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家虎說道。
2024年,海螺集團旗下的海螺水泥通過投資建設清潔能源項目,覆蓋光伏、風電、生物質發電等多種清潔能源技術,優化能源使用結構,提高清潔能源占比,共計開展307個環保技改項目,全年環保技改投入約8.46億元。
“集團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于2020年后逐步回落,2024年噸熟料碳排放強度較2020年下降3.76%。”海螺集團安全環保部負責人表示,企業始終秉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管理理念,在水泥熟料生產全過程開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水泥工廠通過數智化,實現了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宣城、贛江海螺水泥公司榮獲“2024 年度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集團目前已有29 家國家級綠色工廠、47 家省市級綠色工廠。
向“海”圖強 成為“走出去”的窗口

圖為柬埔寨馬德望海螺。
早在2011年,海螺集團即響應“走出去”號召開始實施國際化戰略,投資布局印尼、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成為了水泥行業最早在海外投資實體經濟的企業。
今年2月10日,柬埔寨金邊海螺日產 5000 噸熟料生產線一次性點火成功,標志著項目正式運營投產。2月20 日,金邊海螺首批水泥發運,開啟產品銷售的新篇章。
據了解,金邊海螺是海螺集團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柬埔寨投資興建的第二家大型水泥生產企業。在海螺水泥海外事業部負責人看來,該項目的投資,能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助力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就業與人才培養,同時還能通過配套建設余熱發電、光伏發電等項目,采用先進的能源管理系統和環保管理工藝,從而促進綠色發展。
如今,海螺集團成為安徽國資“走出去”的重要窗口,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了海螺力量,一批重大項目在沿線國家開花結果。
在海螺集團企業內部展廳的全球布局板塊可以看到,海螺集團現與190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年進出口總額最高達76億美元。海外累計投資額超過190億元,在境外14個國家地區擁有39家控股企業,海外員工近4800人,用工本土化率達到84%以上,帶動就業崗位3萬個。構建了印尼及西太平洋、中南半島、泛中亞、中東、非洲和南美等海外發展“六大片區”,是行業海外投資規模和產能規模的“雙料冠軍”。
海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軍表示,未來,海螺集團將繼續圍繞“傳統產業數智化轉型、新興產業規模化轉接、高新技術產業化轉化”的產業發展思路,加快構建以水泥制造為基礎,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產業、數字經濟、現代服務貿易等五大產業相互促進的“一基五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